立樁正骨太極鬆身

立樁正骨
樁,即是架子。

+太極鬆身(有效解決姿態性慣性)

人不管行、宿、坐、臥,都要承受相當於自己體重的地心引力,腰胯下肢,承受上半身重量,傳導於下半身,鎖骨、肩胛,承受頭和上肢,做槓桿的支點,全身上下,靠脊椎上下做力學,傳導緩衝。

因此,樁架一歪,當然骨架也跟著歪斜,

設立六大結構重點、中心、重心、空間、卸胛、螺旋、通關過節,約60個武學基礎動作,依序加乘,讓身體依序在做這些基礎動作之時,循次分拆重組,賦予身體結構重建,讓樁架穩固,樁架一穩,地基正了,骨架自然調整回正。

人體的身體結構骨架(猶如衣架),層層肌肉堆疊(猶如掛在衣架上的層層衣服)。

如果經絡的立體網絡系統有確實解開的話。

那便猶如一件寬鬆的衣服掛在這個架子上。架子動起來就會一動全身動(有如柳樹或鎖鏈一般)。

如果經絡的立體網絡系統沒有解開。

那便像有如一層一層濕掉的衣服層層的掛在上面,外面又覆了一層筋膜層,像緊身衣。(那麼動起來就會像棍子一般,無法像鍊子般連動)

如果鬆開建立傳導鏈,一個關節的壓力,將被其他的關節一段一段分散。

同樣十公斤的鎖鏈拿起來,重量沉著的感覺就會比同樣十公斤的棍子重。

人體的身體結構骨架(猶如衣架),層層肌肉堆疊(猶如掛在衣架上的層層衣服)。

如果樁架一歪,那麼整個骨架也會跟著歪斜。

因此立一個樁架,把地基調穩了。骨架才有辦法完全的正立。

立樁正骨就是透過身體六個結構的準則延伸出的將近60個動作。依序運動練習賦予身體一個個條件;條件加乘後改變影響身體的姿態性慣性。



一、中 心

身體是延著前、後、側邊,三條中線的穩固,來做前後、左右、上下的離心,和向心運動。
中心結構的失衡,則力學的傳導鍵就會中斷,局部不均衡的施力,導致了各種損傷的發生。

效果之一:脊柱的穩定


二、重 心

人無時無刻都要和自己體重相當的地心引力對抗。如此才能撐起身體,做肢體活動。
身體結構是以骨盆、下肢結構,作為地基,將上半身的重量轉換到下半身支撐。
所以透過”鬆跨”來確保這個機制運行無阻,上半身材有辦法放鬆。

效果之二:改善骨盆不正,長短腳的偏斜所引起的下肢關節退化,腰酸等問題的改善。


三、空 間

身體是處在一個任督十二正經連結循環無端的立體網絡內。如果每一個穴位代表的是一個空間,那透過空間的放鬆、打開,將使身體更加柔化,循環更好。

效果之三:
.確實的鬆柔身體
.提升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速率


四、卸 胛

肩胛、鎖骨、胸骨、肋骨、脊柱,承接了頭部約五公斤左右的重量。
所以如果兩肩肱骨頭前傾和低頭,就會破壞了肌肉均衡協同運作的平衡,導致了肩膀、脖子、後背僵硬疼痛的問題。
透過把肩胛的僵力卸掉,有助於改善這些問題,和帶來上之肩頸的鬆柔。

效果之四:
改善兩肩前傾、低頭,
引起的駝背和肩頸僵硬痠痛的問題。


五、螺 旋

肌肉是一組一組的互相拮抗來運作。
一個肢體活動,除了時時要有穩固全身的核心肌群外,並藉由一組一組肌肉的收縮放鬆,來達成肢體活動、移動的目的。
但人往往只會偏向一側肌肉群的作,而忽略了反向伸張另一側肌肉群。所以帶來了節僵硬疼痛的問題。

效果之五:
透過螺旋的方式,伸展互為拉抗的肌肉群,將帶來關節的強化、穩固、和柔軟。和深層氣血的活化。


六、通 關 過 節

身體百骸的所有關節依序鬆開,又節節貫串。肌肉層,層層的依序展開,身體活動達到了協同運作的極限,一個關節的受力都被其他關節分散,達到身體對抗外力的緩衝作用愈來愈大,身體愈來愈不易受傷。

效果之六: 透過關節,節節鬆開,又節節好像鎖鍵連結,依序系統化的在身體立體經絡網絡的系統中,
協同運作,達到武學中,”一肢動百肢搖”的狀態。
如此,任何的肢體活動緩衝性都會增加,任何肢體活動都不易受傷。


太極鬆身

人體的身體結構骨架(猶如衣架),層層肌肉堆疊(猶如掛在衣架上的層層衣服)。

不管是練功或運作,都要解開胯圈,層層肌肉結構才能跟剝洋蔥般的層層解開又依序模組化的在身體裡條理分明的運作。

結構樁架確立,但由於身體運作,胯圈和腰圈的方式不同,太極鬆胯則讓身體有了外內兩種不同的運作方式,內圈一動,人身體層層構造,有如洋蔥般,層層緊密結合,則可層層鬆開。

經脈之體網絡系統也可以隨之打開。氣也隨之,週流不息。

為下階段行功行氣打下根基。

一年循環,百日築基,循次改變身體力學結構,調整身體正確姿勢

由於中華傳統中醫和中華傳統武學文化是一種全息律和全功一體的觀念。所謂全息律就是中醫牽一髮動全身的觀念,任何身體的局部都是整體架構的一部份,一個局部構造的改變,都會影響整體。
而所謂”全功一體”就是,中華武學平時練時功法就可以養生,而因為紮實累積在身體上的條件,在應用時就會爆發出來,達到技擊防身的效果。
但累積身體架構的條件是漸進而緩慢的。有好的力學結構才可以爆發出力量;有正確的身體姿勢,才可以擺脫地心引力帶來的慣性。

一個肢體的協調牽扯的是密密麻麻的傀儡線隨時要和中心和重心結合。只是武學所需的除了這些外需要更強力的結構條件。
所以從中華研武會的六種武術門派裡萃取了六個重點。中心,重心,空間,卸胛,螺旋,通關過節。藉這六個重點改變身體的結構,如此從武學的角度深入從一般的肢體活動淺出,那這套功法則所有人都適用包含任何的運動。

這些課程將帶來:

  1. 脊柱的穩定
  2. 改善骨盆不正,長短腳的偏斜所引起的下肢關節退化,腰酸等問題的改善。
  3. 確實的鬆柔身體,提伸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速率。
  4. 改善兩肩前傾、低頭,引起的駝背和肩頸僵硬痠痛的問題。
  5. 螺旋的深入,帶來身體關節更深層的氣血活化,反向伸張的平常用不到的肌肉群,達成了一個關節結構前後左右的均衡。
  6. 透過關節,節節鬆開,又節節好像鎖鍵連結,依序系統化的在身體立體經絡網絡的系統中,協同運作,達到武學中,”一肢動百肢搖”的狀態。如此,任何的肢體活動緩衝性都會增加,任何肢體活動都不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