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業合作傳統中醫整復

在宸昊優活的三個觀念下,

  1. 經絡掃毒
  2. 氣血週流開外掛
  3. 柔化後的賦活Reset

為身體打造了很好的緩衝避震的空間;在不傷害的前提下,為其他的養生系統提供了加乘的效果。尤其是中醫整復上「骨正則筋柔」的概念。那我們身上的206塊骨頭都能重設回原本的位置。真正的達到正骨裡筋的效果。

中華研武會養生觀念仍是依據 醫方集解第二十三章“《勿藥元詮》見註解,透過最初秉持"宗一"的原則,達到宗於穩定身體縱軸線結構,層層打開身體經絡的筋結氣結,進而讓身體能夠呈現前後左右立體網絡結構均衡,身體得以處於鬆柔狀態,而使經絡立體網絡系統循序漸進各自歸位。

扭曲的經絡系統,有如一條被扭住的水管,透過此養生觀念,我們可以把這條水管打開、疏通和拉直。當經絡疏通時,一切養生方法就會有加分的效果,在疾病未發生前預防,在疾病發生後的治療加分,以一貫之謂之道。後在任督這條身體的縱軸線結構上,加上腰胯,肩胛兩條橫軸。人+一為大,再+一為天。

從此在人體結構的觀念上變為立體。輔之先天元氣和後天之氣的行功行氣。

(天元)讓人不管在整復上或運動上;衹要持之以恆(兩個月到一年),便能確實的感受到人體擺脱地心引力帶來的慣性,對人體造成好的影響。

擺脱地心引力對身體的慣性。好的部分……身體體態變縱向延伸,造成人體中軸的活化。動到身體原本動不到的地方造成全身活化。身體裏3D象限的空間均衡伸展,不受壓迫,自然內臟血管神經就不會受到壓迫,新陳代謝速度更快旺盛…………所帶來身體的好處,不可思量。

如果沒有辦法擺脱地心引力對身體的慣性:身體體態變橫向發展(身體體態肌肉由中軸往周邊四肢發展),過度用力,導致四肢臃腫;中軸失衡,結構傾斜導致關節磨損退化。

身體3D象限的空間受到壓迫,所以神經血管內臟也受到壓迫,心臟壓迫,導致循環變慢,新陳代謝變慢,導致老化。

所以,如果可以確實擺脱地心引力對身體的慣性。就可以確實帶來活化,回春。如果不行擺脱地心引力對身體的慣性。就會隨著慣性導致老化,僵硬。

‧養生功法&調理:
一、調整中軸結構
二、找出身體的空間,使其前後左右均衡達到鬆柔。
三、透過正骨理筋,調整微小關節面的變異。
四 、透過動作導引伸展肢體的經絡。
五、加強幫浦系統納氣,而後行功行氣。
六、加強新陳代謝、排毒、輔助起居作息調整、
飲食均衡調理來達到勿藥元詮的目的。

‧自我身體檢測:
__ 肩頸酸硬?
__ 左右腳站立時常有一隻腳外撇?
__ 腰酸
__ 背痛
__ 無法久站或久坐
__ 無法深蹲
__ 胸悶
__ 頭暈 耳鳴
如有以上狀況,歡迎與我們聯繫 (連結聯絡方式),以便為 您提供合宜建議。




註:

勿藥元詮 人之有生,備五官百骸之軀,具聖知中和之德,所係非細也,不加葆攝,恣其戕傷,使中道而夭橫,負天地之賦畀,辜父母之生成,不祥孰大焉,故《內經》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譬猶渴而穿井,鬬而鑄兵,不亦晚乎?」

(自有人身生起,就具備了五官、身體臟腑,一切有關身體運作的條件。就具備了陰陽和三氣沖和之德,其聯繫的關係細緻而不簡單。不加以保養、任意損傷,失其陰陽平衡中道而早夭。這樣辜負了天地賦予萬物的美德,辜負了父母生成的身體,這樣帶所來的影響是滋事體大的。所以內經說: 聖人不治已生成的病,而是提前處理病徵。如果等已經生病了然後才用藥劑去治療,就好像口渴了才開始鑿井,已經發生戰爭了才開始鑄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嗎?)